百科释义
报错卒岁,汉语词语,拼音为zú suì,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管子·大匡》,原指度过年终,后衍生出度过岁月、终年等语义。其内涵包含三重义项:一指勉强度过年终,如《诗经·豳风·七月》“何以卒岁”反映古代民生之艰;二表消磨时光,如郭泰“聊以卒岁”体现消极处世态度;三为完整年度时段,如《淮南子》“卒岁之收”指全年农业收成。该词自先秦沿用至明清,唐代李白、戴叔伦借其抒发人生感怀,明代夏完淳《春雪怀不识》以“卒岁守藜藿”刻画贫寒境遇,清代蒲松龄则延续其指代整年的用法。历代考据著作如《周书》《新唐书》均保留其“全年”核心词义。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