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作者】李金发 【朝代】现代
拼音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yòng
qīng
bái
zhī
shǒu
shōu
shí
qiè
cán
wán
chéng
lěng
dōng
zhī
gōng
zuò
zhì
rén
ér
wèi
lǎo
jiù
ér
xīn
suān
zhī
yìn
xiàng
chán
zhù
tuí
wěi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zǒng
shì
rén
de
rén
zhě
de
chǎn
xiào
liáo
yuǎn
de
hǎi
àn
shēn
shǒu
kuáng
lèi
ér
suí
yuǎn
rùn
shī
diào
de
ài
zi
zhī
chún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mèng
làng
xié
guī
yàn
qián
lái
men
de
zài
guó
biàn
huàn
xià
cán
bài
de
zài
gàn
méi
yǒu
rén
liú
xīn
shī
yīn
men
le
zhòng
lái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zhòng
wèn
céng
fǒu
zài
zuò
tóng
nián
zhī
shèng
huì
shī
le
wēn
bèi
de
guāng
shēng
qún
yuán
dēng
de
jìng
piàn
piàn
de
xuě
huā
zài
xīn
tóu
liú
xià
shù
de
bān
hén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de
shēng
tài
dān
diào
ér
shū
lǎn
jǐn
yǐn
xīn
tóu
bào
qiàn
zhī
kuáng
zào
ér
xiǎng
huān
zhī
xié
guāng
míng
hēi
àn
de
xiāo
zhǎng
wéi
shàng
néng
gěi
huí
jǐn
zài
xiàng
zhī
shàng
zhù
zhōng
yǎn
de
yǎn
lián
shēn
wàng
de
xīn
yuè
zhōng
shēng
liú
zhī
yīn
gěi
diǎn
lín
bié
zhī
shāng
gǎn
rán
hòu
yǒng
táo
xiàng
xiàn
──
zhòng
lái

尽在橡枝上嘶著,
欲用青白之手
收拾一切残叶,
以完成冷冬之工作;
至於人儿,
为老旧而辛酸之印象缠著,
颓委欲死,

尽在橡枝上嘶著,
总是愚人的揶揄,
不仁者的谄笑,
辽远的海岸里
慈母屈膝伸手狂呼,
泪儿随波远去
润其失掉的爱子之唇?

尽在橡枝上嘶著,
孟浪地挟归雁前来,
他们的羽在我故国里变换,
落下残败的在河干,
没有人留心此诗意,
因他们去了重来。

尽在橡枝上嘶著,
他重问我曾否再作童年之盛会!
我失去了温背的日光,
牲群缘登的曲径,
此地片片的雪花,
在我心头留下可数的斑痕。

尽在橡枝上嘶著,
你的呼声太单调而疏懒,
仅引我心头抱歉之狂噪,
而思想与欢乐之谐和,
光明与黑暗的消长,
惟上帝能给我一回答。

尽在橡枝上嘶著,
夜色终掩蔽我的眼帘,
深望此地的新月钟声,
与溪流之音,
给你一点临别之伤感,
然後永逃向无限──不可重来!
标签:
作者介绍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奇异的象征体诗歌,被称为“诗怪”,1923年初春在柏林完成《微雨》和《食客与凶年》的诗稿,同年秋天又写了《为幸福而歌》。1925年11月,李金发的《微雨》出版,之后另外两部诗集也相继出版,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象征诗创始者的地位。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7年秋,任中央大中秘书。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1936年任该校校长。1941年将其近年的散文及诗作编成《异国情调》出版。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1976年病逝于美国纽约长岛寓所。 出版的著作有诗集《微雨》(1925)、传记《雕刻家米西盎则罗》(1926)、诗集《为幸福而歌》(1926)、诗集《食客与凶年》(1927)、艺术史《意大利及其艺术概要》(1928)、文学史《德国文学ABC》(1928)、诗文集《异国情调》(1942)、小说(与他人合集)《鬼屋人踪》(1949)、诗文集《飘零阔笔》(1964)、以及《李金发诗集》(1987)。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