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亲政篇
《
yì
易
》
zhī
之
《
tài
泰
》
shàng
上
xià
下
jiāo
交
ér
而
qí
其
zhì
志
tóng
同
qí
其
《
fǒu
否
》
yuē
曰
shàng
上
xià
下
bù
不
jiāo
交
ér
而
tiān
天
xià
下
wú
无
bāng
邦
gài
盖
shàng
上
zhī
之
qíng
情
dá
达
yú
于
xià
下
xià
下
zhī
之
qíng
情
dá
达
yú
于
shàng
上
shàng
上
xià
下
yī
一
tǐ
体
suǒ
所
yǐ
以
wéi
为
tài
泰
xià
下
zhī
之
qíng
情
yōng
壅
è
阏
ér
而
bù
不
dé
得
shàng
上
wén
闻
shàng
上
xià
下
jiàn
间
gé
隔
suī
虽
yǒu
有
guó
国
ér
而
wú
无
guó
国
yǐ
矣
suǒ
所
yǐ
以
wéi
为
fǒu
否
yě
也
jiāo
交
zé
则
tài
泰
bù
不
jiāo
交
zé
则
fǒu
否
zì
自
gǔ
古
jiē
皆
rán
然
ér
而
bù
不
jiāo
交
zhī
之
bì
弊
wèi
未
yǒu
有
rú
如
jìn
近
shì
世
zhī
之
shèn
甚
zhě
者
jūn
君
chén
臣
xiāng
相
jiàn
见
zhǐ
止
yú
于
shì
视
cháo
朝
shù
数
kè
刻
shàng
上
xià
下
zhī
之
jiān
间
zhāng
章
zòu
奏
pī
批
dá
答
xiāng
相
guān
关
jiē
接
xíng
刑
míng
名
fǎ
法
dù
度
xiāng
相
wéi
维
chí
持
ér
而
yǐ
已
fēi
非
dú
独
yán
沿
xí
袭
gù
故
shì
事
yì
亦
qí
其
dì
地
shì
势
shǐ
使
rán
然
hé
何
yě
也
guó
国
jiā
家
cháng
常
cháo
朝
yú
于
fèng
奉
tiān
天
mén
门
wèi
未
cháng
尝
yī
一
rì
日
fèi
废
kě
可
wèi
谓
qín
勤
yǐ
矣
rán
然
táng
堂
bì
陛
xuán
悬
jué
绝
wēi
威
yí
仪
hè
赫
yì
奕
yù
御
shǐ
史
jiū
纠
yí
仪
hóng
鸿
lú
胪
jǔ
举
bù
不
rú
如
fǎ
法
tōng
通
zhèng
政
sī
司
yǐn
引
zòu
奏
shàng
上
tè
特
shì
视
zhī
之
xiè
谢
ēn
恩
jiàn
见
cí
辞
zhuì
惴
zhuì
惴
ér
而
tuì
退
shàng
上
hé
何
cháng
尝
zhì
治
yī
一
shì
事
xià
下
hé
何
cháng
尝
jìn
进
yī
一
yán
言
zāi
哉
cǐ
此
wú
无
tā
他
dì
地
shì
势
xuán
悬
jué
绝
suǒ
所
wèi
谓
táng
堂
shàng
上
yuǎn
远
yú
于
wàn
万
lǐ
里
suī
虽
yù
欲
yán
言
wú
无
yóu
由
yán
言
yě
也
yú
愚
yǐ
以
wéi
为
yù
欲
shàng
上
xià
下
zhī
之
jiāo
交
mò
莫
ruò
若
fù
复
gǔ
古
nèi
内
cháo
朝
zhī
之
fǎ
法
gài
盖
zhōu
周
zhī
之
shí
时
yǒu
有
sān
三
cháo
朝
kù
库
mén
门
zhī
之
wài
外
wèi
为
zhèng
正
cháo
朝
xún
询
móu
谋
dà
大
chén
臣
zài
在
yān
焉
lù
路
mén
门
zhī
之
wài
外
wèi
为
zhì
治
cháo
朝
rì
日
shì
视
cháo
朝
zài
在
yān
焉
lù
路
mén
门
zhī
之
nèi
内
wèi
为
nèi
内
cháo
朝
yì
亦
yuē
曰
yàn
燕
cháo
朝
《
yù
玉
zǎo
藻
》
yún
云
jūn
君
rì
日
chū
出
ér
而
shì
视
cháo
朝
tuì
退
shì
视
lù
路
qǐn
寝
tīng
听
zhèng
政
gài
盖
shì
视
cháo
朝
ér
而
jiàn
见
qún
群
chén
臣
suǒ
所
yǐ
以
zhèng
正
shàng
上
xià
下
zhī
之
fēn
分
tīng
听
zhèng
政
ér
而
shì
视
lù
路
qǐn
寝
suǒ
所
yǐ
以
tōng
通
yuǎn
远
jìn
近
zhī
之
qíng
情
dà
大
sī
司
mǎ
马
zuǒ
左
yòu
右
qián
前
hòu
后
jiāng
将
jūn
军
shì
侍
zhōng
中
cháng
常
shì
侍
sàn
散
qí
骑
zhū
诸
lì
吏
wèi
为
zhōng
中
cháo
朝
chéng
丞
xiàng
相
yǐ
以
xià
下
zhì
至
liù
六
bǎi
百
shí
石
wèi
为
wài
外
cháo
朝
táng
唐
huáng
皇
chéng
城
zhī
之
běi
北
nán
南
sān
三
mén
门
yuē
曰
chéng
承
tiān
天
yuán
元
zhèng
正
dōng
冬
zhì
至
shòu
受
wàn
万
guó
国
zhī
之
cháo
朝
gòng
贡
zé
则
yù
御
yān
焉
gài
盖
gǔ
古
zhī
之
wài
外
cháo
朝
yě
也
qí
其
běi
北
yuē
曰
tài
太
jí
极
mén
门
qí
其
xī
西
yuē
曰
tài
太
jí
极
diàn
殿
shuò
朔
wàng
望
zé
则
zuò
坐
ér
而
shì
视
cháo
朝
gài
盖
gǔ
古
zhī
之
zhèng
正
cháo
朝
yě
也
yòu
又
běi
北
yuē
曰
liǎng
两
yí
仪
diàn
殿
cháng
常
rì
日
tīng
听
cháo
朝
ér
而
shì
视
shì
事
gài
盖
gǔ
古
zhī
之
nèi
内
cháo
朝
yě
也
sòng
宋
shí
时
cháng
常
cháo
朝
zé
则
wén
文
dé
德
diàn
殿
wǔ
五
rì
日
yì
一
qǐ
起
jū
居
zé
则
chuí
垂
gǒng
拱
diàn
殿
zhēng
正
dàn
旦
dōng
冬
zhì
至
shèng
圣
jié
节
chēng
称
hè
贺
zé
则
dà
大
qìng
庆
diàn
殿
cì
赐
yàn
宴
zé
则
zǐ
紫
chén
宸
diàn
殿
huò
或
jí
集
yīng
英
diàn
殿
shì
试
jìn
进
shì
士
zé
则
chóng
崇
zhèng
政
diàn
殿
shì
侍
cóng
从
yǐ
以
xià
下
wǔ
五
rì
日
yī
一
yuán
员
shàng
上
diàn
殿
wèi
谓
zhī
之
lún
轮
duì
对
zé
则
bì
必
rù
入
chén
陈
shí
时
zhèng
政
lì
利
hài
害
nèi
内
diàn
殿
yǐn
引
jiàn
见
yì
亦
huò
或
cì
赐
zuò
坐
huò
或
miǎn
免
chuān
穿
xuē
靴
gài
盖
yì
亦
yǒu
有
sān
三
cháo
朝
zhī
之
yí
遗
yì
意
yān
焉
gài
盖
tiān
天
yǒu
有
sān
三
yuán
垣
tiān
天
zi
子
xiàng
象
zhī
之
zhèng
正
cháo
朝
xiàng
象
tài
太
jí
极
yě
也
wài
外
cháo
朝
xiàng
象
tiān
天
shì
市
yě
也
nèi
内
cháo
朝
xiàng
象
zǐ
紫
wēi
微
yě
也
zì
自
gǔ
古
rán
然
yǐ
矣
guó
国
cháo
朝
shèng
圣
jié
节
dōng
冬
zhì
至
zhēng
正
dàn
旦
dà
大
cháo
朝
zé
则
huì
会
fèng
奉
tiān
天
diàn
殿
jí
即
gǔ
古
zhī
之
zhèng
正
cháo
朝
yě
也
cháng
常
rì
日
zé
则
fèng
奉
tiān
天
mén
门
jí
即
gǔ
古
zhī
之
wài
外
cháo
朝
yě
也
ér
而
nèi
内
cháo
朝
dú
独
quē
缺
rán
然
fēi
非
quē
缺
yě
也
huá
华
gài
盖
jǐn
谨
shēn
身
wǔ
武
yīng
英
děng
等
diàn
殿
qǐ
岂
fēi
非
nèi
内
cháo
朝
zhī
之
yí
遗
zhì
制
hū
乎
hóng
洪
wǔ
武
zhōng
中
rú
如
sòng
宋
lián
濂
liú
刘
jī
基
yǒng
永
lè
乐
yǐ
以
lái
来
rú
如
yáng
杨
shì
士
qí
奇
yáng
杨
róng
荣
děng
等
rì
日
shì
侍
zuǒ
左
yòu
右
dà
大
chén
臣
jiǎn
蹇
yì
义
xià
夏
yuán
元
jí
吉
děng
等
cháng
常
zòu
奏
duì
对
biàn
便
diàn
殿
yú
于
sī
斯
shí
时
yě
也
qǐ
岂
yǒu
有
yōng
壅
gé
隔
zhī
之
huàn
患
zāi
哉
jīn
今
nèi
内
cháo
朝
wèi
未
fù
复
lín
临
yù
御
cháng
常
cháo
朝
zhī
之
hòu
后
rén
人
chén
臣
wú
无
fù
复
jìn
进
jiàn
见
sān
三
diàn
殿
gāo
高
bì
閟
xiān
鲜
huò
或
kuī
窥
yān
焉
gù
故
shàng
上
xià
下
zhī
之
qíng
情
yōng
壅
ér
而
bù
不
tōng
通
tiān
天
xià
下
zhī
之
bì
弊
yóu
由
shì
是
ér
而
jī
积
xiào
孝
zōng
宗
wǎn
晚
nián
年
shēn
深
gǎn
感
yǒu
有
kǎi
慨
yú
于
sī
斯
lǚ
屡
zhào
召
dà
大
chén
臣
yú
于
biàn
便
diàn
殿
jiǎng
讲
lùn
论
tiān
天
xià
下
shì
事
fāng
方
jiāng
将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mín
民
zhī
之
wú
无
lù
禄
bù
不
jí
及
dǔ
睹
zhì
至
zhì
治
zhī
之
měi
美
tiān
天
xià
下
zhì
至
jīn
今
yǐ
以
wéi
为
hèn
恨
yǐ
矣
wéi
惟
bì
陛
xià
下
yuǎn
远
fǎ
法
shèng
圣
zǔ
祖
jìn
近
fǎ
法
xiào
孝
zōng
宗
jǐn
尽
chǎn
铲
jìn
近
shì
世
yōng
壅
gé
隔
zhī
之
bì
弊
cháng
常
cháo
朝
zhī
之
wài
外
jí
即
wén
文
huá
华
wǔ
武
yīng
英
èr
二
diàn
殿
fǎng
仿
gǔ
古
nèi
内
cháo
朝
zhī
之
yì
意
dà
大
chén
臣
sān
三
rì
日
huò
或
wǔ
五
rì
日
yī
一
cì
次
qǐ
起
jū
居
shì
侍
cóng
从
tái
台
jiàn
谏
gè
各
yī
一
yuán
员
shàng
上
diàn
殿
lún
轮
duì
对
zhū
诸
sī
司
yǒu
有
shì
事
zī
咨
jué
决
shàng
上
jù
据
suǒ
所
jiàn
见
jué
决
zhī
之
yǒu
有
nán
难
jué
决
zhě
者
yǔ
与
dà
大
chén
臣
miàn
面
yì
议
zhī
之
bù
不
shí
时
yǐn
引
jiàn
见
qún
群
chén
臣
fán
凡
xiè
谢
ēn
恩
cí
辞
jiàn
见
zhī
之
lèi
类
jiē
皆
dé
得
shàng
上
diàn
殿
chén
陈
zòu
奏
xū
虚
xīn
心
ér
而
wèn
问
zhī
之
hé
和
yán
颜
sè
色
ér
而
dào
道
zhī
之
rú
如
cǐ
此
rén
人
rén
人
dé
得
yǐ
以
zì
自
jìn
尽
bì
陛
xià
下
suī
虽
shēn
身
jū
居
jiǔ
九
zhòng
重
ér
而
tiān
天
xià
下
zhī
之
shì
事
càn
灿
rán
然
bì
毕
chén
陈
yú
于
qián
前
wài
外
cháo
朝
suǒ
所
yǐ
以
zhèng
正
shàng
上
xià
下
zhī
之
fēn
分
nèi
内
cháo
朝
suǒ
所
yǐ
以
tōng
通
yuǎn
远
jìn
近
zhī
之
qíng
情
rú
如
cǐ
此
qǐ
岂
yǒu
有
jìn
近
shí
时
yōng
壅
gé
隔
zhī
之
bì
弊
zāi
哉
táng
唐
yú
虞
zhī
之
shí
时
míng
明
mù
目
dá
达
cōng
聪
jiā
嘉
yán
言
wǎng
罔
fú
伏
yě
野
wú
无
yí
遗
xián
贤
yì
亦
bù
不
guò
过
shì
是
ér
而
yǐ
已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易经》中的《泰》卦说:“上下交好通气,他们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说:“上下阴隔,国家就要灭亡。”因为上面的意图能够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见能够传到上面,上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见被阻塞,不能传到上面;上下之间有隔膜,虽然名义上有国家,裨上却没有国家,所以叫做“否”。 上下通气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用名分、法度彼此维持罢了。这不单是遵循老规矩,也是地位权势使他们这样。为什么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门上朝,没有一天间断,可说是勤于政事了;但是朝堂和台阶相距很远,皇帝的威仪显耀盛大,御史纠察朝见的礼仪,鸿胪检举不合规矩的行动,通政使代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随意看看,臣子就谢恩拜辞,心神不安地退了下来。皇上何尝处理过一件事,臣子又何尝说过一句话呢!这没有其他原因,地位权势悬殊,所谓有天子堂上比万天还远,虽然想进言,却无从说起啊。 我认为要做到上下通气,不如恢复古代内朝的制度。周代的时候有三种朝见的方式:库门的外面是正朝,顾问大臣守候在这里;路门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这里受百官朝见;路门的里面是内朝,也叫燕朝。《礼记·玉藻》上说:“君主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上朝,退下来到路寝处理政事。”上朝接见群臣,是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处理政事却到路寝,是用来疏通远近的意见。汉朝的制度: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门,叫承天门,元旦和冬至节,接受各国的朝贺过贡皇上才来到这里,原来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极门,它的西面叫太极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这里受建群臣朝见,原来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两仪殿,平日在这里上朝和处理政务,原来就是古代的内朝呢。宋朝时候,平时朝见在文德殿;五天一问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颂、受贺在大庆殿;赐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试进士在崇政殿。自侍从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员上殿,叫做轮班奏对,他必须进来陈说当政治得失;在内殿引见,也有时赐坐,有时免穿靴子。这大概还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为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正朝,仿效太极;外朝,仿效天市,内朝,仿效紫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会,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门,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单缺内朝。然而并不是缺少,华盖、谨身、武英等殿,难道不是遗留下来的内朝制度么?洪武年间,象宋濂、刘基,永乐以来,象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义、夏元吉等,经常在便殿奏对。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阻隔的忧患呢?现在内朝制度没有恢复,皇上临驾常朝以后,臣子不能再进来朝见;三殿的门高高地关闭着,很少有人能够看见。所以上下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屡次在便殿召见大臣,谈论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为他便去世了,百姓没有福气,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是一件恨事。 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华、武英两殿,仿效古代内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进来问一次起居;侍从官司和御史,各选一员上殿来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请求决断,皇上根据自己的看法决断它;有不容易决断的,就和大臣当面讨论解决。不时地引见群臣,凡是谢恩、辞行这类情况,群臣都可以上殿陈奏,皇上虚心地问他,和颜悦色地开导他。象这样,人人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皇上虽然深居皇宫,可是天下的事情却全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外朝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内朝用来沟通远后的意见。像这样,哪里会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尧、虞瞬的时候,耳聪目明,好的言论没有被埋没,民间没有遗漏的贤人,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①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人,历侍讲学士。正德中,累官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②《易》:即《易经》。《泰》:《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说君臣交好通气,就能志同意合。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作者介绍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