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xìng
幸
yǔ
与
sōng
松
yún
筠
xiāng
相
jìn
近
zāi
栽
bù
不
suí
随
táo
桃
lǐ
李
yī
一
shí
时
kāi
开
xìng
杏
yuán
园
qǐ
岂
gǎn
敢
fáng
妨
jūn
君
qù
去
wèi
未
yǒu
有
huā
花
shí
时
qiě
且
kàn
看
lái
来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刘郎中:即 刘禹锡 。因其曾官主客郎中,故有刘郎中之谓。 松筠(yún):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来源:>> 来源: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交好并称元白,晚年多与刘禹锡酬唱并称刘白。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