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黄陵庙
xiǎo
小
gū
姑
zhōu
洲
běi
北
pǔ
浦
yún
云
biān
边
èr
二
nǚ
女
róng
容
huá
华
zì
自
yǎn
俨
rán
然
yě
野
miào
庙
xiàng
向
jiāng
江
chūn
春
jì
寂
jì
寂
gǔ
古
bēi
碑
wú
无
zì
字
cǎo
草
qiān
芊
qiān
芊
fēng
风
huí
回
rì
日
mù
暮
chuī
吹
fāng
芳
zhǐ
芷
yuè
月
luò
落
shān
山
shēn
深
kū
哭
dù
杜
juān
鹃
yóu
犹
shì
似
hán
含
pín
颦
wàng
望
xún
巡
shòu
狩
jiǔ
九
yí
疑
chóu
愁
duàn
断
gé
隔
xiāng
湘
chuān
川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娥皇、女英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诗中描写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诗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这是黄陵女儿即将出现的具体环境。美丽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唤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碧绿,正好映衬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黄陵女儿蒨裙新”,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翩然而至,碧绿的莎草上映出了艳丽的红裙。“蒨裙”,本已够艳的了,何况又是“新”的。在莎草闪亮的绿色映衬下,不难想见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形体态。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
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北四十里的洞庭湖边,是当地人民奉祀湘水女神即传说中帝舜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小姑洲:一作小孤洲、小袁洲,黄陵庙南的洲名。浦:水边。二女:指娥皇、女英。相传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追踪到湘水边,举身赴水而死。俨然:活像,栩栩如生。草芊芊:草茂盛的样子。风回句: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芷兰:香草。屈赋中作为美好的象征。风回日暮:作东风近暮。月落句:古代神话传说杜鹃乃蜀望帝的魂魄所化。杜甫《杜鹃行》君不见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又说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是写黄陵庙周围环境的凄清寂寞并以喻帝舜的魂魄。月落:一作日暮。含颦:因怨愁而攒眉意即愁眉不展。巡狩:皇帝出外巡行。《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九疑:山名亦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水经注》说它山有九峰,形状相似,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黛:女子画眉时所用的青黛色的石粉。言从黄陵庙远望九疑,像凝聚着一片青翠的颜色。
来源:>> 来源:
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古代当地人民由于同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葬在江南的九疑山。《水经注·湘水》等又先后将故事发展成为娥皇、女英,因为追踪舜帝,溺于湘水,遂“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样就给原来的传说加深了神话与悲剧的色彩。后世人们更将湘竹上面的斑斑点点,想象成为二妃远望苍梧,临江恸哭的泪痕。李群玉写此诗,也是借助这一绵绵长恨的故事为背景的。此诗在构思上,是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为对照...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