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满江红·金陵怀古
liù
六
dài
代
háo
豪
huá
华
chūn
春
qù
去
yě
也
gèng
更
wú
无
xiāo
消
xī
息
kōng
空
chàng
怅
wàng
望
shān
山
chuān
川
xíng
形
shèng
胜
yǐ
已
fēi
非
chóu
畴
xī
昔
wáng
王
xiè
谢
táng
堂
qián
前
shuāng
双
yàn
燕
zi
子
wū
乌
yī
衣
xiàng
巷
kǒu
口
céng
曾
xiāng
相
shí
识
tīng
听
yè
夜
shēn
深
jì
寂
mò
寞
dǎ
打
gū
孤
chéng
城
chūn
春
cháo
潮
jí
急
sī
思
wǎng
往
shì
事
chóu
愁
rú
如
zhī
织
huái
怀
gù
故
guó
国
kōng
空
chén
陈
jì
迹
dàn
但
huāng
荒
yān
烟
shuāi
衰
cǎo
草
luàn
乱
yā
鸦
xié
斜
rì
日
yù
玉
shù
树
gē
歌
cán
残
qiū
秋
lù
露
lěng
冷
yān
胭
zhī
脂
jǐng
井
huài
坏
hán
寒
jiāng
螀
qì
泣
dào
到
rú
如
jīn
今
zhǐ
只
yǒu
有
jiǎng
蒋
shān
山
qīng
青
qín
秦
huái
淮
bì
碧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子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了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露冷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子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边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萨都剌在年(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该词大约作于此时。畴昔:从前。王谢二句: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的秦淮河畔,是东晋时王导、谢安家族的居处边。此二句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孤城:一座空城。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唐人许浑《金陵怀古》中有玉树歌残王气终之句。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螀:寒蝉。
来源:>> 来源: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
古诗文网>>
萨都剌(约13-?),字天锡,号直斋,元回回人。元朝著名诗词家。从祖父兰不花起,其家定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一生仅做过照磨、知事、经历等小官。著有《雁门集》、《西湖十景词》等。作品以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金陵怀古〉词 ,是通过山水风物依旧与六朝豪华已逝的对比,以抒发吊古伤今的感慨。此词为同类怀古词中的佳品。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