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sāi
塞
shàng
上
qiū
秋
fēng
风
gǔ
鼓
jiǎo
角
chéng
城
tóu
头
luò
落
rì
日
jīng
旌
qí
旗
shào
少
nián
年
ān
鞍
mǎ
马
shì
适
xiāng
相
yí
宜
cóng
从
jūn
军
lè
乐
mò
莫
wèn
问
suǒ
所
cóng
从
shuí
谁
hóu
侯
qí
骑
cái
才
tōng
通
jì
蓟
běi
北
xiān
先
shēng
声
yǐ
已
dòng
动
liáo
辽
xī
西
guī
归
qī
期
yóu
犹
jí
及
liǔ
柳
yī
依
yī
依
chūn
春
guī
闺
yuè
月
hóng
红
xiù
袖
bù
不
xū
须
tí
啼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①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向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②侯骑:侦察的骑兵。③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
这是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起首二句先写边塞的环境,边塞之上,秋风萧瑟,送来鼓角的悲鸣,城头旌旗飘扬,落日沉沉,开篇先展示了一幅苍凉悲壮的边塞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并点明了军旅生活,两句呈现六种意象,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作为人物的背景。“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在词人眼中,这热血少年的飒爽英姿和这粗犷壮美的边塞相辉相映,少年点缀了边塞的雄阔,边塞衬托了少年的英武。他们充满了报国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浪漫气息,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想知道由谁来带兵。三句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元好问(音取hào,喜爱之意,名与字义同),生活在北方中国金元之际,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